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让盐碱地变身高效果蔬工厂

2023-03-31 03:57:52 来源:齐鲁晚报网

记者 孙川 通讯员 任万帅


【资料图】

视频加载中...

全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冷热源,通过光伏发电为温室供电,废液可回收消毒过滤循环后再利用,雨水全面回收利用,雄蜂自然授粉,不喷洒农药,不使用激素催熟……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可谓优势明显、亮点颇多。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利津县凤凰城街道的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建设现场,进行了详细采访。

科学控制环境

年产量增加约5-6倍

在位于利津县绿创数字农业产业园南邻的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施工队伍正在忙碌有序地施工。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负责人武艳军介绍,项目的温室屋面玻璃和生产服务区顶部面板已安装完成,室内帘幕系统已安装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侧面玻璃安装,温室内部管线开槽施工以及消防水池和雨水回收池基础施工,“整个项目预计将于今年6月建设完成。”

武艳军告诉记者,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占地150亩,计划总投资1.81亿元,主要建设荷兰文洛式智能玻璃温室7.1万平方米,其中种植区6.48万平方米,生产服务区6300平方米,“利津县数字智慧农业温室项目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将实现周年连续生产通过国际健康标准认证的高品质果蔬。”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利用滴灌技术,将肥料和水有效输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通过水肥系统,可将废液回收,消毒过滤循环后再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水肥投入,相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水节肥约90%以上。“通过科学的环境控制手段,可以实现雨水的全面回收利用。”武艳军说,根据测算,同等面积温室相比传统的大田种植,番茄年产量增加约5-6倍,灌溉用水用量为传统方法的1/20,实现了番茄生产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项目在节水节肥的同时,项目内的温室全部采用双层帘幕设计,上层遮阳,下层保温,能有效节省能源成本。不仅如此,项目的综合生产服务区、围墙等外立面共计1400平方米的面积采用铜铟镓硒(CIGS)发电玻璃设计,大约每平米光伏板能提供200W,按照每年1000小时发电时间,年均发电量约30万度电左右,所产生的电力全部用于为温室供电,能够有效节能减排。

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

亩均收益可达48万元

“我们这个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全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冷热源实现采暖制冷。”武艳军介绍,项目的地源热泵设计采用单U32型管,井深120米,共设计换热孔2235个,“与传统能源供应相比,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300.5万元,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实现减排5338.9吨。”

项目温室在通风窗上设置防虫网,可以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地传播,从而减少蔬菜的农药使用次数,更有利于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因此产品相比传统种植更安全卫生。通过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物技术,项目内农业生产采用雄蜂自然授粉,不喷洒农药,不使用激素催熟,可以持续生产标准化、高品质的符合国际健康标准的果蔬,真正做到即摘即食,产品绿色无污染。

在智能化方面,该项目采用的幕帘系统,可以通过温度、光照、时间等多种控制方式来控制遮阳幕帘,可以通过保温幕帘的开启及关闭调节温室温度,遮阳网的开启及关闭调节温室内的光照强度,用户可以设定幕布的开启及关闭时间,遮阳网可以按设定好的时间收拢和展开。“利用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支撑,可以实现对水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生长要素进行控制,打造最适合作物生长的可控环境,实现高品质果蔬的周年连续生产。”武艳军说。

“项目建成运营后,销售主要依托盒马鲜生、天猫商城、叮咚买菜等线上线下多个销售渠道。经初步测算,亩均产量可达4万公斤,亩均收益可达4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武艳军介绍,不仅如此,该项目的实施还将有效带动100余人就业,对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新的农业支柱产业,实现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与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力争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全市运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发展难题的新样板。”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