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4月12日报道:为进一步完善上海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制,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对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进行修订升级。今天,《中小学生欺凌防治指导手册(修订版)》(以下简称《手册》)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首发。
《手册》内容主要涉及学生欺凌的早期干预、及时发现、规范处置,以作为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防治学生欺凌的具体指引,进一步压实学生欺凌防治的各方责任,提高学生欺凌治理的操作性、规范性。
据悉,《手册》分为正文与附则两部分。《手册》编委之一、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相夏介绍,正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欺凌的界定、第二到第五部分分别从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如何去预防和应对学生欺凌。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附则,便于查阅使用。
《手册》中介绍,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手册》还列举了关于学生欺凌的8种常见错误观念,包括:学生欺凌是一种必然经历;学生之间的打架就是学生欺凌;学生欺凌只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玩笑行为;被欺凌者是咎由自取;被欺凌者应该“打回去”;被欺凌者最好沉默应对;旁观者应该少管闲事;学校对于学生欺凌的处置应该大事化小,并指明错误之处在哪。
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孩子遭遇了欺负,发生了打架斗殴行为,就是学生欺凌。《手册》指出,学生欺凌应该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肃规范认定,既不能一味否认、姑息纵容;也不能把学生之间的嬉戏打闹和一般矛盾纠纷认定为学生欺凌,给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本次修订,《手册》吸纳了沪上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司法机关在防治学生欺凌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如积极发挥“旁观者”这一角色的作用、强化法治副校长参与防治学生欺凌等。
旁观者对于学生欺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可分为煽风点火者、保护者和局外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顾琤琮表示,我们希望局外人能够转化成为保护者的角色,比如发现同学正在遭受学生欺凌时,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帮助被欺凌者摆脱困境;在自身安全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劝阻或制止。“如果更多的保护者出现,对学生欺凌面上的防治是非常有作用的,而且在个案当中也可以减少伤害和更早地解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