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的开始衰落了吗?怎么来证明呢?
许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是因为美国仍然很强大,美元、美军和科技看起来优势依然很明显。
我们今天来换个角度,从东亚制造中心兴衰史,带你看清楚真实的美国。
【资料图】
1、东亚制造中心兴衰都是必然的
为什么要看东亚制造中心的兴衰历史呢?因为它可以非常直接地反映美国从优势走向霸权,再从霸权走向衰落的过程。
东亚是美国控制力比较强的势力范围,是第一岛链的核心圈子,美国最强大的太平洋舰队驻地。相反来看,当美国走向衰落时,就会清晰地在这个地区显现出来。
如果从二战后算起,这个时间跨度大约80年。
我们先说结论,东亚制造中心兴起和衰落,都有其必然性。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带来了财富和价值增值,催生了这个过程,但最终中国却成了最终的大赢家。
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为什么成了天选之子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过去的脉络和未来趋势。
东亚制造中心的兴衰,经历了三次浪潮。
2、东亚制造中心,80年3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这一轮受益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有两件事情成了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第一件事情是三次战争,1940年代的二战、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
战争打的是金钱,是后勤,更是工业能力。那个年代后勤运输能力相对薄弱,所以战争所需的后勤和武器生产自然是离战场越近越好。
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本和韩国军工后勤产业迅速膨胀起来,后来大名鼎鼎的日本三菱、松下、日立、富士和日产,以及韩国三星和现代,都是清一色的军工企业。
第二件事情是美国向全球转移制造业。
这件事情更复杂一些,我们今天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清楚。
3、美国经济危机之困
美国向全球转移制造业是主动的战略,也是被动的过程。
19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人意识到,资本家过度贪婪对经济是一种伤害,所以必须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适当增加工人的收入和福利。
所以,后来才有了凯恩思主义,主张增加社会总需求来刺激经济,用财政赤字政策,积极的投资来增加就业机会。
但是到1970年代,严重的危机又出现了。因为投资的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多余的钱总是更多进了资本家的口袋,而不是给工人增加收入,所以总需求很快见了顶。
另一方面,美国误打误撞地用战争打掉了产能过剩。但是1970年代,越南战争也结束了,战争催生了强大的产能,加上和平时期到来产能加速扩张,很快就出现了更严重的产能过剩。
美国人想到了两个很天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全球化和美元资本驱动东亚制造业繁荣
第一个方法是全球化,用全球市场来消化产能。
但是,那时候全球化还没有兴起,所以最初进展是很慢的。后来美国人发现,最快的方式是把生产线直接拆到市场一线去,成本也更低。
所以,美国去工业化进程,不知不觉地被加快了。
第二个方法是大量印刷美元。不是总需求不足吗?多印钱把需求创造出来不就行了?美元的另一个功能,是用来向东亚和欧洲投资,帮助他们把生产线更快建起来。
这两个方法当然都成功了,也直接推动了美元资本国际化和东亚制造业繁荣。
第二波浪潮就是中国崛起,但为什么是中国呢?
5、中国为什么是天选之子?
中国的先天条件,决了它才是天选之子。
中国广袤的地域,便宜而数量庞大的人口,低廉的综合成本,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制造业发展条件。
其次中国本身就是个大市场,这里建造的每一座工厂,都直接靠近庞大的消费人群。
另外,中国是强势政府,是统一的大市场,这一点最近几年被许多人用来与印度相比较。
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国策,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大批外资,全力发展制造业。
全球资本和制造巨头们发现中国才是最好的热土,大批制造业向中国涌来。
第三波浪潮是最近10年的事情,却真正体现了美国走向衰落的本质。
6、美国衰落的标志,东风压倒西风
第三波浪潮是东南亚,主要是东盟10国,特别是越南,这实际上是中国制造的外溢效应。
这里面大部分是我们主动转移的产业链和加工产业,也有少量自然转移的,还有一部分是美国脱钩断链结果。
为什么说这个过程体现了美国衰落的趋势呢?
全球生产国通常都是顺差。但是最近几年,日本和韩国从贸易顺差国变成逆差国,这是制造业衰落的标志。
更糟糕的是,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都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亏损(例如日本和韩国的芯片产业),再加上美国推行制造业回流政策,更是雪上加霜。
很显然,美国已经不能为盟友们带来价值增值,不能带动它们的经济发展,反而开始起到负面作用,甚至开始内斗抢夺利益的时候,这就是美国衰落最明显的证据和趋势。
东风压倒西风,此消彼长,中国开始带动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时代来了。
标签: